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四川省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肪o緊圍繞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穩定安全生產環境的總目標,明確了“十三五”時期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對全省安全生產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兑巹潯返膶嵤,對全面推進安全生產工作、實現“十三五”時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具有重大意義,應當把握以下六個要點:
一、堅守紅線意識,推動安全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對安全生產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闡明了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意義、思想理念、方針政策和工作要求,強調始終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紅線意識。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安全生產方面的文件,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極大重視。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決策部署,省委書記王東明逢會必講安全,把安全生產作為“三條底線”之一緊抓不放;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親自擔任省政府安委會主任,任省長后開展的第一次調研活動就是調研檢查安全生產工作!兑巹潯芬“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強調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始終堅持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加強組織領導和政策保障,著力解決制約當前安全生產工作發展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繼續推動我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穩定安全生產環境。
二、明確發展目標,營造良好環境
《規劃》提出到2020年,建立完善安全生產監管責任體系、安全生產法規制度體系、安全生產科技支撐體系和安全生產預防救援體系,職業病危害防治取得積極進展,全社會安全文明程度明顯提升,生產安全事故總量繼續減少,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全省安全生產總體狀況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總目標。制定了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等8項安全生產指標。
三、堅持標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遏制重特大事故作為安全生產整體工作的“牛鼻子”來抓,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頻發勢頭,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兑巹潯钒讯糁浦靥卮笫鹿首鳛“十三五”期間我省安全生產工作重中之重,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系統建設,著力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強化安全生產科技攻關,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全面加強安全生產源頭治理,啟動實施一批生命安全工程,及時、科學、有效應對各類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減少事故傷亡人數、降低損害程度。明確了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工貿等15個行業(領域)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點工作。
四、完善九大體系,筑牢安全防線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安全生產的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項要求,《規劃》明確“十三五”期間要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安全生產法規政策標準體系、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能力提升保障體系、重特大事故遏制預防體系、職業病危害防治體系、安全生產科技支撐體系、安全生產信息化技術保障體系、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安全生產宣傳教育體系等九大體系建設。通過九大體系建設,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領導和監督管理責任,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快完善安全生產地方性法規規章和安全生產標準體系;加強安全監管監察執法配套制度建設,改進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方式;構建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兩條防線;強化職業病危害防治基礎建設,完善職業病危害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夯實安全生產科技基礎,強化安全生產科技攻關;加快信息技術與安全生產的深度融合,推動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完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機制,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構建全媒體、分眾化的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工作格局,深入推進安全社區建設,筑牢安全防線。
五、落實八項工程,夯實基層基礎
安全生產重在強基固本,《規劃》以重點工程為載體,針對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部位提出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保障、安全生產風險防控體系建設、職業病危害防護能力提升、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能力提升、安全生產科技支撐保障能力提升、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能力提升、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社區建設等八項重點工程,積極推進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尾礦庫“頭頂庫”綜合治理、;菲髽I入園搬遷、預警體系建設、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等48項重點項目建設,實現人員素質、設施保障、先進技術等基層基礎能力的全面提升,切實提高我省安全防范治理能力。
六、強化四項保障,確保規劃落實
為確!兑巹潯酚行嵤,增強約束指導功能,《規劃》提出了強化組織領導、政策保障、人才培養、評估考核等四項保障措施,要求各級人民政府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制定安全生產專項規劃,建立健全規劃實施責任制,制定規劃實施方案,明確職責分工,逐級分解、落實規劃目標任務、主要指標和重點工程;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安全生產工作相適應的公共財政投入機制,著重加大對安全生產重點工程的資金投入;建立健全適應安全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機制和人才引進機制,整合安全生產人才資源,積極推進人才制度創新,加快安全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培育;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動態監測和考核評估,推進規劃各項目標任務落實。